【寧碧人物系列訪談】李曉彬:以興趣為向導,堅信專注與勤學是成功的基石
數學學科在課程體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不僅是學生思維能力的基石,更是未來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隨著全球化的深入推進和技術的進步,數學如何在堅持其核心學科優勢的前提下開拓創新,國際課程數學有什么特點?我們對李老師進行了專訪:
Q1主持人:寧碧國際高中數學教學成績和競賽成果一直都很突出,能否分享一下成功的經驗?
李老師:教學成績和競賽成果的取得得益于我們實施的分層教學和個性化輔導策略。
雖然成長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但是我們對和同學們共同努力獲得的教學成果確實感覺挺自豪的。以2025年夏季國際考為例,我們IG數學A(A*)率高達89%,ALEVEL數學A(A*)率高達88%,遠超全球平均水平。
我們鼓勵學生參加合適的競賽,并根據個人需求在校內提供針對性的培訓輔導。我們歷年參與美國AMC、英國UKMT-SMC、加拿大滑鐵盧數學PCF、FGH競賽以及加拿大歐幾里得數學競賽等,眾多學生榮獲全球金獎、優秀獎等榮譽。
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晚自習時會進行單獨輔導,確保基礎知識掌握。老師們會將復雜問題拆解成小步驟,從簡單題型入手,及時給予鼓勵與表揚,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再逐漸提高難度,層層遞進,讓學生在挑戰中體驗成就感,從而消除對數學的恐懼。
我們關注每個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以此為錨點,觀察記錄并推動他們在計算能力、知識應用和數學思維上的點滴進步,所以我們也非常欣慰地看到一屆又一屆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獲得豐富的成果,為他們的未來成長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Q2主持人:隨著AI時代的來臨,數學教學有些什么樣的變化?
李老師:當前教學已快速從“知識傳遞”轉變為“問題驅動”,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探究”:項目式教學和跨學科融合是趨勢。
按部就班的數學教學難免枯燥,所以我們組老師們會整合考綱知識,構建貼近生活的真實情境,如手機話費套餐計算、降水概率對出行的影響、植物生長數據分析等,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培養數學建模思維。在課堂中,我們利用GeoGebra、Desmos等技術工具輔助實踐。每學期設置探究單元,以學生為中心,通過真實問題激發興趣,培養綜合能力。
我們希望讓學生將數學從“課本公式”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語言”,教師的任務不僅是傳授知識,更要幫助學生建立“數學眼光”,在復雜世界中發現問題、抽象模型、驗證結論。
Q3主持人:對于未來將要學習國際課程數學和高數的學生,您有哪些建議?
李老師:一、了解課程特點,A-level數學課程重視概念的理解與應用,學習新公式時嘗試自行推導來源;二、提前熟悉數學專業詞匯與術語表達,為后期學習打下堅實基礎;三、掌握高效學習方法,如提前預習、主動學習與提問、歸納知識點總結思維導圖、建立錯題本等;四、高中課程眾多,時間管理至關重要,學生要學會平衡各科目,避免拖延,制定學習計劃并嚴格執行,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
Q4主持人:作為數學學科組組長,您對寧碧國際高中數學教學教研有哪些規劃和期待?
李老師:數學組的老師們既積極務實,經驗豐富,同時又極具成長型思維,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探究能力和跨學科應用能力。
通過多年的合作和積累,我們已經完成了所有單元的真題集、分類題集、復習專題資料整理,將繼續研究真題、更新資料、提煉高頻考點和答題策略,為學生搭建合適的“腳手架”,滿足不同基礎學生的學術需求。
每次教研課,我們都會“絞盡腦汁”思考如何創新和突破,不讓自己停留在舒適圈。我們也將在未來的教研中開發更多跨學科項目,如數學與物理、經濟、生物等學科的交叉內容探究,讓數學融入生活,讓學生勝任未來。
【報名信息】
免費電話:400-8080-302
聯系人:歐陽老師 手機:17310788597 微信:Anne8597
江老師 手機:18017921033 微信:jiangyue2046
來源:國際學校網 本頁網址:http://www.dede618.com/bgy/dongtai/4821.html

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網友自主投稿和發布、編輯整理上傳,對此類作品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電子郵箱:jiangyue20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