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9西游記歸來,他說成長并非孤獨的跋涉,而是與集體風雨同路!
這不是一場簡單的研學,而是一次用腳步丈量生命厚度的精神遠征。九年級的“西游記”菁英課程剛結束不久,我們便約了9J班的朱一清同學采訪。對他而言,這場期盼了兩年的西北之旅(朱一清同學自7年級轉來康橋),不僅實現了他的一個小小愿望,更開啟了一場遠超預期的精神洗禮。
九天里,他用朋友圈記錄了跋涉的足跡與風景,而那些與同學在一起的瞬間、共經的磨礪,也早已從朋友圈的圖文,深深地刻進了他的生命里,真真正正地成為他人生中一段不可磨滅的珍貴記憶與成長的寶藏。
01.“中隊長”三個字,是責任,不是頭銜
“西游記”行前訓練時我便被選為中隊長,帶領同學們在晚自習跑3000米,在教學樓內登梯,戶外徒步42公里……當我看到班里有些同學氣喘吁吁、步履沉重時,我更加意識到:中隊長不是跑得最快的那一個,而是能回頭拉別人一把的那一個。當我真正走進沙漠、身臨其境的時候,更直觀地感受到這份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
走沙漠的那天早上,我為了加快集合進度,幫同學提行李匆匆下樓,不小心崴到了腳(后查出是韌帶撕裂),劇痛傳來的那一瞬間讓我感到絕望,常年踢足球的經驗告訴我,第一天可能無法與班級并肩作戰。即便如此,我還是想再試一下,但是到出發時,腳踝的疼痛還是讓我無法走那么遠的路程。站在起始點前,我將班旗鄭重地交到了排頭的同學手里,此時腦海中只剩下對班級的信任,他們一定可以走完!
此時我只能坐在保障車上,心里五味雜陳。保障車其實十分顛簸,并不舒服,遇到沙丘甚至要往后退一下借力往上沖過去。路上,我看著窗外——有人用登山杖拉著體力不支的同學,有人背上掛著三四個包,有人在沙丘上跌倒、爬起、再跌倒……面對連綿不斷的沙丘,沒人幫助你,靠的只能是自己與同學。
保障車到了停留點,我們班的同學突然跑來,把班旗塞回我手里。“即使你無法與班級前行,但你仍是我們的中隊長,那就扛著班旗帶我們走一段吧,哪怕五米、十米也行。”話落的瞬間暖流涌上心頭,旗桿入手的那刻,我感受到了班級對我的信任,感受到了什么是一個集體,以及我肩上所扛的責任。在此后的每一個停留點,只要遇到自己的班級,同學們都會將班旗短暫的交予我,讓我帶領大家走一會。
在第一天徒步還剩最后兩公里時,我決定下車,與同學們一起走完。沙子灌進鞋里,每一步都很艱難,但是再難,只要與同學們走在一起,那種興奮、激動,沖淡了我腳踝帶來的疼痛。
第二天的戈壁相比之下要輕松不少,在綜合考量我的腳傷情況后,老師最終還是同意我與同學們共同走完15公里。我們從凌晨5點的漆黑的夜色,走到太陽升起,這段夜行,是一次極其難忘的體驗。早上的戈壁十分寒冷,一口熱包子下肚后,身體就暖和了不少。行進中,不免會有同學想要放棄,我便與同學們一起勸說:“第一天20多公里都走完了,現在放棄太可惜,以后可能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和大家一起徒步沙漠。”雖然每走一步我的腳也會傳來疼痛,但我相信我們互相鼓勵、互相攙扶,終將會到達終點。
當終點的紅毯映入眼簾時,同學們眼里藏不住的狂喜。最后的沖線,又怎能少了奔跑的樣子?因為腳傷讓我無法帶著班旗跑著沖過終點,我便在紅毯前猛地停下,用力將旗桿在空中揮舞三下,讓“9J”的字樣迎風飄揚,宣告著我們的歸來。隨后,我將班旗交給身旁的同學,看著他舉著旗迎著歡呼沖向終點,我則在隊伍末尾押隊,目光掠過每一個并肩到最后的身影,心中滿是驕傲與感慨。
正是因為沙漠的這段“逆境”之旅,才讓本次西北之行達到高潮——一個班級,一個集體的概念在大家的心里迅速升溫,每個人也都感受到了集體的重要性。之前班級里陌生的同學歷經這幾天后,早已打成一片,因此在隨后我們到達鳴沙山騎駱駝、領略月牙泉美麗的景色時,帶給我的不光是美景、新奇體驗、絲路文化的深邃,更是一個班級緊緊綁在一起的快樂與溫暖。
02.在歷史與現實中,看見更廣闊的世界
如果說沙漠徒步是對意志的淬煉,那么西北之行中的歷史景點游覽,則是一場穿越千年的文明對話。作為一名熱愛歷史的學生,能通過菁英課程親身探訪課本中的古跡,對我而言是也一場特別珍貴的體驗。
從兵馬俑的雄渾、莫高窟的震撼,到華清池的溫婉、明城墻的厚重;從甘肅省博物館中沉淀的華夏文明、“黃河母親”雕塑旁流淌的文化血脈,再到一碗蘭州拉面升騰的暖意。所謂文化,不僅在博物館的展柜、在一磚一瓦的壘筑與雕刻中,也在百姓的日常瑣碎里。
在兵馬俑坑前,我凝視著千年前的陶俑,想起歷史書上那句“秦王掃六合”。親眼看到那些排列整齊、神態各異的陶俑時,才真正感受到工匠一鑿一刻的耐心與信念。
莫高窟的藝術瑰寶讓我再次沉浸在歷史的魅力之中。那些保存完好的雕塑與壁畫,栩栩如生。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閃著光的佛的眼睛,宛若黑暗中的明珠,它注視著每一位參觀者,讓人不由得心生敬畏。要說更直觀地感受敦煌文化,莫過于一場《又見敦煌》情景劇,從真實的場景再現到演員們深情的講說,敦煌曾經的輝煌盛景在眼前一一浮現,更是將這種穿越感推向了極致。
這些歷史景點的游覽,早已超越了普通的觀光,它讓課本上抽象的文字變得具體可感,讓我在行走中讀懂了文明的厚重與傳承的力量。
但那些“非景點”的瞬間同樣令我觸動——
11個小時的動車,坐起來十分累,雖然前面稍顯無聊,但后來逐漸適應的我們開始點燃一節節車廂的氣氛:聊天、拍照,沿途的雪山更是讓一群“沒見過世面”的南方人大飽眼福。在去蘭州的臥鋪上,我們雖然抱怨環境簡陋,最后卻也像劉賀組長說的那樣:正是大家在一起,這簡陋的臥鋪也能成為一個溫馨的小家。大家一起玩玩圖尋,聊聊天,畫畫五常海報……第二天早晨四點即使被隔壁車廂的小孩哭鬧聲吵醒,卻也與同學們一起看到了一幅美麗的凌晨城市夜景圖。
這些彌足珍貴的瞬間,同樣是此次菁英課程不可或缺的部分,一路上我們邊玩邊學,有歡樂也有苦澀,我想,正是這些光影交錯的情誼,為這段長途跋涉的旅程增添了濃厚的色彩與溫度。
03.走過的路,看過的風景,都會長進生命里
回程的飛機上,我翻看手機里存下的照片:有沙漠中歪歪扭扭的腳印,有兵馬俑坑前的肅穆合影,有在蘭州扯面的開心瞬間,也有終點線前我們滿頭沙土卻笑容燦爛的畫面……
如果你未曾與我們一同前去西北,你或許永遠無法理解,在動車上看到雪山搶著去拍照的場景,從班主任手中接過班旗的那份責任與榮耀,在沙漠中一口普通面包帶來的救贖感,零下的寒夜一群人在帳篷中接歌的快樂,與班級一起沖過終點線的那份輕松與喜悅,對班級兩次獲得生活競賽冠軍的自豪,每一次上臺發言對自己與班級的信任與驕傲。這九天,帶給我的不僅是平時無法感受到的特殊體驗與快樂,更是每一張合照背后,永遠講不完的故事。
最后我問自己:這趟旅程到底給了我什么?是領導力嗎?是,但不只是。
它讓我明白:真正的成長,不是從不跌倒,而是跌倒之后,依然有人把旗子遞回你手里。或許就像誓師大會上老師所說,中隊長確實會比其他人要更累一些,每天的叫早、整隊,而那一次次“9J班兩列”早已成為下意識的話語。在那些看似瑣碎的忙碌里,我感受到的是被信任的重量,和集體支撐的溫暖。
如果沒有這次菁英課程,我或許不會有機會與這么多同學一起走向西北,在沙漠中夜行,坐臥鋪、坐動車。也正因如此,我才真切地感受到,班級里每一個人,都不可或缺,這或許就是這次菁英課程的意義所在。
明年,十年級的“環島騎行”在等我,聽學長姐們說比沙漠還要難,但是有了這次的經驗,我相信我能更好地去應對接下來面臨的所有的挑戰也好、困難也罷。因為我已經學會了如何與挫折相處、與團隊并肩、與不完美的自己和解。
班旗仍在手中,路還在腳下。從朱一清的自述中,我們看到最好的教育,是為生命打下品格的底色。當沙漠的風沙散去,當旅程的歡呼歸于平靜,那面飄揚在心中的、名為品格與擔當的旗幟,將永遠引領他奔赴下一場山海。
【報名信息】
免費電話:400-8080-302
聯系人:歐陽老師 手機:17310788597 微信:Anne8597
江老師 手機:18017921033 微信:jiangyue2046
來源:國際學校網 本頁網址:http://www.dede618.com/kskq/dongtai/4806.html
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網友自主投稿和發布、編輯整理上傳,對此類作品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電子郵箱:jiangyue20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