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說起可樂,
每個人心中就會浮現出——
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
這對相愛相殺了一百多年的可樂界兩大巨頭。
雙方“選手”的誕生
可口可樂:1886年,世界上第一瓶可口可樂于美國誕生。原始配方由化學家約翰·派姆伯頓發明,隨之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征服全世界數以億計的消費者,成為“世界飲料之王”。
百事可樂:1898年,美國的一位藥劑師凱勒·布萊德漢姆催生了百事可樂。此時正是可口可樂如日中天之時,百事生存艱難。
愛恨情仇的起始
網絡上流傳的可口與百事的原始配方
“本是同根生”:兩者的口味極其相近,后者又是借可口可樂之勢取名百事可樂。
“你對我愛答不理”:二戰前,可口可樂不遺余力的開拓市場,百事近乎兩度破產;
1929年的大危機與二戰期間,百事為了生存降價至5美分/磅,“5分鎳幣可以多買1倍的百事可樂”成為美國國民口頭禪,但形勢依然不見好轉。
于是,百事的掌門人于1922年、1931年和1933年三次覲見可口總裁希望可以被收購,但是都被可口傲嬌的拒絕了。
可樂之戰的正式打響
第
1
局
-可口的鼎盛VS百事的翻身-
▲二戰期間的可口可樂廣告畫
從1941年到1945年,可口銷售總量為驚人的100億瓶,其中大部分是1200萬美軍消費的。
▲1964年,百事的 “You’re in the Pepsi generation!”廣告
1960年百事將廣告業務交給BBDO (巴騰-巴頓-德斯廷和奧斯本)廣告公司后,迎來翻身仗。再者,二戰后美國迎來了一大批沒有經過大危機與戰爭洗禮的,對新鮮事物接受度很高的年輕人。
第
2
局
-正式戰役的打響-
1975年,百事在達拉斯進行了品嘗實驗,將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都去掉商標,分別以字母M和Q做上暗記,結果表明,百事比可口更受歡迎。
同時百事尋找突破點,將“百事一代”(嬰兒潮一代的美國年輕人)的消費品位和生活方式與“上一代”(飲用可口可樂一代的)消費者劃清了界限。百事與可口的銷量從1:5拉至2:3。
第
3
局
-百事的反超VS可口改配方
1983年,百事可樂決意打響 “挑戰者”形象,以巨款簽約邁克爾·杰克遜,隨后更多的美國巨星包括麥當娜、辛迪克勞馥等與百事簽約。
此舉為百事贏得了年輕一代狂熱的心,在廣告播出的一年中,大約97%的美國人收看過,每人達12次。
到1985年,百事占據北美飲料30%的市場份額,開始威脅可口霸主地位。為了挽救劣勢,可口找來喜劇演員Bill Cosby作為代言人,推出了一款叫做“New Coke” 口味更甜的新產品。奈何可口忠實粉絲對此舉頗感失望,可口在此局中敗下陣來,并迅速下架新產品。
第
4
局
-戰場轉移&多元化競爭-
由于飲料行業的激烈競爭,為了規避風險,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多元化經營。
▲百事:祝你有個恐怖的萬圣節!
(吸血鬼斗篷,暗諷可口是妖魔鬼怪)
可口:每個人都渴望做英雄!
(超人斗篷,反擊百事渴望成為可口)
自70年代開始,可口公司在水凈化、葡萄酒釀造、養蝦、水果生產、影視等行業大量投資;
從1977年開始,百事可樂進軍快餐業,先后將肯德基食品公司(KFC)、必勝客(Pizza-hut)意大利比薩餅和特柯貝爾(TacoBell)墨西哥餐廳收歸麾下。
兩大巨頭的斗爭真是風起云涌,
而其中的營銷策略確實引人深思。
來源:國際學校網 本頁網址:http://www.dede618.com/lfs/199084.html
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育龍國際學校網為第三方教育信息發布平臺,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網友自主投稿和發布、編輯整理上傳,對此類作品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電子郵箱:jiangyue2012#qq.com(“#”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