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隨著國際學校越辦越熱,大家對國際學校的看法不一,有人認為國際教育的發展能彌補傳統教育的不足,也有一些人認為國際教育的盛行影響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那么我們來看看曾經的萬科領軍人物王石是如何看待國際教育的?
如今很多大企業將眼光投向教育行業,以K12為主的國際教育市場打的一片火熱。而早些投身國際教育的萬科,疆域已經越來越廣,不但在魔都成立上海萬科雙語學校,后聯手深圳中學共建萬科梅沙書院。萬科的領軍人物王石在國際教育市場嘗盡甜頭,王石不但熱衷國際學校,還在亞布力論壇的開幕演講上呼吁企業家孩子出國留學。他強調說,國內的教育制度不改革,無法培養出精英頭腦。而中國企業家的優勢在于“咱們現在第二代,都說孩子已經出去了,或者準備出去了。”
王石為何呼吁“企業家應讓孩子出國留學”?
當前中國的應試教育格局短期不會改變,同時,中國社會思想解放已經到了瓶頸階段。取得兩個領域的突破尚有時日,目前需要更多的具有國際視野,具備開放思維能力和有信仰力的一代人去推動。
在王石看來,留學學的不僅是課堂知識,也不僅僅是擴展人脈,還有在異域與外國人打交道的過程中,對中西文化差異的切身體會,這種感覺將更能促進孩子對未來事業發展方向的深度思考。王石雖然是個大企業家,但是他依然“長期脫離工作崗位”,前往美國、英國游學,在哈佛學習3年,劍橋學習1年,但是王石稱自己還沒學夠,王石表示:留學較大收獲在于思維模式的改變,更客觀、更理智的做事方式,并允許、敢于表達不同的想法,這也是國外教育較大的魅力所在。
王石在呼吁企業家孩子出國留學時談到:“試問當代留學生家庭為何舉全家之力送小孩出國留學?我認為很大程度上是秉承中華民族文化衍生發展的一個社會文化基礎。試想,早在清末,民國時期沒有大批留學生出國深造,會產生錢學森等一大批世界頂級科學家嗎? 所以,今天的留學生對于未來中國發展,其影響不容小窺。”
現在的中國是:底層放棄教育,中產過度焦慮,上層不玩高考。而實際上焦慮的中產已陸續加入了留學大軍。2016年,中國出國留學的人數首次超過100萬。原因歸根結底還是國內教育實在不如人意。
應試教育、題海戰術和淘汰制讓孩子亞歷山大。雖放眼全球,中國學生的學習質量是不錯的,但自我接受度和滿意度非常糟糕,自卑度很高。除了分數以外,無論是理念、方式、目的、視野,各方面都很“窄”。
反觀西方的思維模式和中國的思維模式有很大的不同,更強調孩子個性化發展,培養孩子成為國際化人才。然而在西方的學校里,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的很多方面都有不同的地方。很多希望子女能夠享受到更好教育的家庭,往往都會選擇國際學校。
由于公立學校生源參差不齊,加上要實施本國的教學大綱,多種程度上都影響了教育質量。而優質的私立學校的主要目的是培養精英。因此,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庭通常會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就讀。而國際學校則采用IB課程教學,IB教育被稱為“成熟的國際化素質教育”,汲取了世界許多國家的教改精華,推行師生的創造性理念,培養IB學生具有多元文化和多學科知識,特別強調培養理想的具有國際意識及負責感的公民。其文憑國際通用,尤其受歐美名校認可。
另外,國際學校的學生來自世界各地,多元的背景使學生和國際社會有親密的接觸,為日后成為國際公民奠定基礎。王石既看到了中國教育的弊端也親身感受到了國外教育的先進之處。
相關閱讀:國際學校與傳統教育有哪些差別?
國際教育能把孩子培養成什么?
聲明:我方為第三方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者,本文來自于網絡,登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我方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反饋,我方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